2021-12-03盧卡奇物化理論的含義、表現及當代啟示
對盧卡奇的物化理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對我們進一步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參考意義,而且為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全文]
2021-11-16李贄“異端性”思想體系的三種表現
李贄思想的“異端”突出地表現在他對假道學和正統道學的強烈抨擊上,如果從三個方面總結,則主要體現在他的異端倫理價值取向、異端政治經濟理想、異端...[全文]
2021-10-28《呂氏春秋》中的”天下為公”理念探析
立君討論的是君主何來、立君為何的問題。對此,無論是先秦諸子還是《呂氏春秋》都表明了君之所立因公不由私、為民不為己的立場,在君主產生之初就打下...[全文]
2021-10-12孟子對孔子圣人觀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孟子塑造的圣人是純良正性的堅持者;是上承天志,下服民意的執政者;是血肉生動,恪守仁義的行道者;以上每一點不無體現在舜的生平之中。...[全文]
2021-09-11天人合一理念中蘊含的自然美探析
天人合一思想側重于表達自然與人的融合,尤其是與人的精神世界的融合,這種物我的融合,與中國傳統繪畫美學的追求是一致的!吨芤住肥侵袊湃藢μ斓...[全文]
2021-09-11探討家庭關系、人際交往、政治領域中的“仁”
目前對孔子仁學思想的研究,多側重于仁的內涵及現代意義的研究,側重于本體論、價值論層面,忽視了對仁在現實層面尤其是仁的社會基礎研究。...[全文]
2021-08-03東方和西方哲學史的“無限”思想發展
東方的無限思想多強調主客體合一,有生于無,就如佛教的教義常宣揚“萬物皆空”“一切皆無”,道教常宣揚“萬物之始為無”“無為而治”等等,東方哲學...[全文]
2021-08-03馬克思和海德格爾對技術價值及本質的探討
在技術認識論領域,對古代技術和現代技術的區分非常引人注目。馬克思對“工具”和“機器”的區分是一種“客體上的區分”,而海德格爾對“技藝”和“現...[全文]
2021-06-25馬克思生態哲學思路的主要內涵
為了將我們的生存環境引向良性的發展方向,正確處理人與外界自然的關系,馬克思生態哲學應運而生。馬克思生態哲學思想就是要引導人們自覺保護環境,將...[全文]
2021-06-25唯物辯證法特征和規律的動態性
辯證法在古希臘便已經嶄露頭角,最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哲學家對世界本源的探索,探索的方式即是辯論的方法。這是辯證法的雛形,經過赫拉克利特和...[全文]
2021-05-19老莊道家的治道思想
老莊都各自闡述了治民、治國和治天下的政治治理和社會治理思想,并鮮明而具體地闡述了無為而治、順應民性、重視民生、凸顯民化、非儒家仁智治國、小國...[全文]
2021-05-19論述子思和孟子相承繼的天人觀
儒家作為先秦諸子中的“顯學”,在天人之辨方面有著豐富的思考,而且因為他們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周人“以德配天”的思想主流,所以他們在當時異彩紛呈...[全文]
2021-03-29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形成、發展與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經過了歷史與人民的檢驗,對推動我國經濟、政治與文化的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全文]
2021-03-29《莊子》內七篇的邏輯關系及啟示
《莊子》內七篇既是一個整體,其各部分又有自己的邏輯和主旨,且它們彼此關聯,已是歷代學者的共識。正如憨山德清評價《莊子》:“一部全書,三十三篇...[全文]
2021-01-29葉適的天人關系思想探究
“天”的道德性和“天”的宗教超越性是統一在葉適的天論思想中的:“夫上帝為統天之最尊,圣人以德配之,以象事之,顧莫之敢名!弊诮坛叫缘摹盎噬...[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