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推薦
摘要:通過2a連續對白蠟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的危害特點、生活史、形態特征進行觀察,對防治方法進行摸索,初步掌握了白蠟窄吉丁在新疆伊犁的活動規律及有效防治措施,對指導當地白蠟窄吉丁防治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白蠟窄吉丁;危害特點;生活史;形態特征;防治方法;
白蠟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目前新疆伊犁綠化樹種大、小葉白蠟主要的蛀干類害蟲之一,而且是一種毀滅性外來入侵式害蟲[1]。近幾年,由于城市綠化力度加大,不斷有外地大量大葉白蠟苗木涌入伊犁市場,隨之而來的就是外來蟲害———白蠟窄吉丁入侵本地。受其影響,伊犁目前無論是城市行道樹、道路綠化帶、鄉村孤立木乃至苗圃都未能幸免其害,受害樹木從胸徑3cm到幾十厘米不等,危害程度也從一株幾頭蟲至幾十頭蟲不等,危害輕的樹勢衰弱,危害重的整株樹木枯死,嚴重影響綠化美化效果。近2a,筆者圍繞白蠟窄吉丁危害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研究了其生活史、形態特征、危害特征、防治方法等,同時對防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等進行了剖析,目的是探討適合本地特點的有效防治措施,從而達到有效控制白蠟窄吉丁的目的。
1 白蠟窄吉丁發生及危害特點
白蠟窄吉丁在新疆伊犁屬于外來物種。最早發現是在2015年,伊犁一酒廠大院內大量的白蠟樹出現梢頭枯死,隨后幾年部分白蠟樹木出現整株枯死而引起重視。
白蠟窄吉丁在新疆伊犁以幼蟲蛀食大、小葉白蠟及水曲柳樹干,在樹木的韌皮部及木質部取食,蟲道呈“S”型。危害輕時,只有受損部位形成傷害,樹皮局部開裂翹起,林木連續被害2~3a后,蟲口密度大增,樹木的輸導組織被破壞,樹木韌皮部傳送有機物的篩管被環狀切斷,從而阻隔營養物質的傳遞,整個樹木木質部及韌皮部之間被蟲糞填塞,使韌皮部及木質部剝離,樹勢開始衰弱,樹干上出現大量萌枝,隨后樹木枯萎,直至死亡。一般來說,林緣、樹勢弱的樹木危害嚴重,粗皮樹木比光皮樹木危害嚴重,胸徑大的樹木比胸徑小的樹木危害嚴重,苗圃三年生以下苗木少有危害;純林比混交林危害嚴重。
2 白蠟窄吉丁形態特征[2]
成蟲體長12mm左右,楔形,背面藍綠色,有金屬光澤;頭扁平,頂端盾形;復眼腎形,古銅色;觸角鋸齒狀;前胸呈“長方形”,比頭略寬,前胸末端和鞘翅基部同寬;鞘翅前緣隆起成脊,表面有刻點,腹部淺黃綠色。老熟幼蟲體長30mm左右,乳白色,體扁平帶狀,頭小,褐色,縮于前胸內,前胸膨大,中后胸較窄,腹部10節,末節有1對褐色鋸齒狀尾針。蛹體長12mm左右,乳白色至淺黃色。
3 白蠟窄吉丁生活史
白蠟窄吉丁在伊犁1a1代,以幼蟲在樹干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或邊材坑道內越冬,第2年4月上中旬,越冬幼蟲開始蛀食活動,取食危害,4月中下旬開始陸續化蛹,蛹期4月中下旬—5月,成蟲期在4月下旬—5月下旬,6月僅有極少數成蟲出現,羽化孔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3mm。成蟲羽化后取食樹葉補充營養,然后交尾產卵,卵散產,多產于樹皮裂縫或粗皮的翹皮下。幼蟲于6月中下旬開始孵化,新孵化的幼蟲開始在韌皮部表層,然后陸續蛀入韌皮部及邊材進行危害,10月中下旬氣溫下降,開始在坑道內越冬。白蠟窄吉丁危害極具隱蔽性,剛開始從表面看無明顯癥狀[3],一旦林木表現出明顯的被害癥狀時,往往已失去有利時機,給防治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白蠟窄吉丁喜光,有假死性,飛翔能力不強,飛翔距離不超過8~12m,成蟲取食葉片后將葉片咬成不規則缺刻[4]。
4 防治方法
4.1 檢疫措施
加強檢疫工作,對引進或調出的白蠟苗木及種條、水曲柳苗木及種條等嚴格檢疫,發現帶蟲苗木或種條時,立即燒毀處理;發現有受害木材時,立即進行剝皮熏蒸處理,熏蒸處理按照《林木蛀干害蟲真空熏蒸處理規程》進行,以阻止白蠟窄吉丁傳播和蔓延;對于受害的林分,進行仔細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確定相應的處理措施。對于危害輕的林分,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對于危害比較嚴重的林分,最好是進行伐除處理。如因特殊原因確需保留,對林分中危害特別嚴重的單株,立即進行伐除處理,并將伐除的樹木連同枝丫一起集中堆放,然后進行焚燒處理,對于剩余林木進行搶救性措施防治處理。
4.2 林業措施
4.2.1 樹種混交
目前為止,白蠟窄吉丁的食性比較單一,飛翔距離有限,因此可通過樹種混交模式,阻隔其傳播蔓延速度。雖然白蠟窄吉丁危害樹木受限,但如果不加以控制,隨著蟲口密度增加和寄主植物的減少,白蠟窄吉丁是否會轉移至其它樹種危害有待考究。之前發現的雙條杉天牛也屬于單食性害蟲,但由于柏科植物的減少,在殼斗科夏橡上發現了雙條杉天牛危害。
4.2.2 培育抗蟲樹種
調查過程中發現,凡是樹皮光滑的白蠟,白蠟窄吉丁危害輕,甚至不危害,因此可選擇性地培育樹皮較為光滑的白蠟品種,以降低危害。
4.2.3 加強撫育管理,增強樹勢
林木生長過程中,可通過對林地進行施肥改善土壤結構、定期修剪、剪除病枝及弱枝、深耕等撫育管理和水肥管理措施,增強樹勢,減輕病蟲入侵機會。
4.2.4 人工伐除蟲源木
秋冬季節,對林地進行踏查,發現有被白蠟窄吉丁危害的林木,根據《林業有害生物發生及成災標準》(LY/T1681-2006)進行分級,并對不同的危害級別用不同顏色的油漆作好標記,普查完畢,根據標記的危害等級作出處理。對零星危害的蟲源木,進行伐除處理,以殲滅蟲源;對幼林,可對伐下的幼林蟲害木,在成蟲羽化前集中堆放,進行焚毀處理;對成林,為減少損失,對成林的蟲害木可采取熏蒸處理,熏蒸處理過的木材可以制作成壓縮板或刨花板。
4.2.5 人工捕殺
利用白蠟窄吉丁的假死性,于成蟲大量出現時,人工晃動樹干,震落成蟲,人工捕捉落地成蟲,進行殺害。
4.2.6 誘捕器誘殺
利用誘捕器對雄成蟲的引誘作用,在白蠟窄吉丁活動區域內,于成蟲羽化前,采用誘捕器誘殺雄成蟲,從而減少雌雄成蟲交尾,降低產卵,減少危害。具體方法:將白蠟窄吉丁誘捕器固定在其活動區域,一般誘捕器懸掛于樹冠中上部,懸掛時盡量掛在樹的陽面,數量一般1hm21個。
4.3 化學防治
4.3.1 成蟲防治
4月下旬—5月底,成蟲羽化期,利用200~400倍液綠雷二代(8%氯氰菊酯微囊劑)、2000倍液噻蟲啉(有效成分含量40%)懸浮劑噴射樹干及樹冠,每7d噴1次,可有效毒殺白蠟窄吉丁成蟲。
4.3.2 樹干涂白,減少白蠟窄吉丁卵的附著[4]
4月中下旬成蟲羽化出孔前,用生石灰、硫磺、水按1∶0.1∶4的比例制成涂白劑,對樹干環四周進行涂白處理,涂干高度盡可能高,這樣可減少卵的附著量。
4.3.3 打孔注藥,殺死樹干內白蠟窄吉丁幼蟲[5]
采用打孔機環樹干50cm以下的基部打孔,平均每孔間隔8~10cm,打孔后注入比例為1∶1的10%甲維·吡蟲啉懸浮液,注藥后用粘泥堵孔,防止藥液溢出或揮發。打孔后立即澆水,確保藥液在樹體內快速流動,此法可有效殺死白蠟窄吉丁幼蟲。調查發現,受藥液分散速度影響,離注藥孔越近的地方幼蟲死亡率越高。打孔注藥時間一般在8月—翌年4月中旬成蟲出孔前均可進行。
4.3.4 樹干噴霧,防治白蠟窄吉丁幼蟲
6月底幼蟲孵化后至10月,白天氣溫在15℃以上,利用國光秀劍套餐(12%噻蟲·高氯氟懸浮劑加滲透助劑) 50~70倍液,通過環狀噴霧或涂干方法,使藥液滲透入樹干皮層殺死白蠟窄吉丁幼蟲;還可用噻蟲啉(有效成分含量40%)懸浮劑1000~1500倍液,樹干環狀噴霧防治,噴霧要求以樹干濕透為準,也可有效殺死樹干內白蠟窄吉丁幼蟲。調查發現,噻蟲啉(有效成分含量40%)懸浮劑對白蠟窄吉丁的毒殺效果達到90%。
4.4 生物防治
白蠟窄吉丁的天敵有白蠟吉丁柄腹繭蜂、白蠟吉丁嚙小蜂、腫腿蜂、蒲螨等天敵昆蟲及啄木鳥等[6]。
4.4.1 白蠟吉丁嚙小蜂
2020年秋和2021年春,選用中心周圍4塊白蠟林地進行調查,2塊林地為自然狀態沒有進行過任何防治處理,另2塊林地采取了化學防治。調查發現,在沒有進行過化學防治的成災白蠟林分,自然生長的白蠟吉丁嚙小蜂種群數量大,蟲口密度高,解剖發現白蠟吉丁嚙小蜂對白蠟窄吉丁的幼蟲自然寄生率極高,解剖樹木白蠟窄吉丁幼蟲幾乎100%被寄生,整條白蠟窄吉丁幼蟲被取食殆盡,解剖樹木所有白蠟窄吉丁幼蟲存在的地方分布有幾十至幾百頭白蠟吉丁嚙小蜂,而進行過化學防治的白蠟林幾乎沒有發現白蠟吉丁嚙小蜂。由此可見,化學防治過程中,在殺死大量白蠟窄吉丁的同時,也將其天敵昆蟲白蠟吉丁嚙小蜂一并殺死。因此,化學防治時應持謹慎態度,權衡利弊。
4.4.2 摩澤蒲螨
2020年6月,與北京香林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引進白蠟窄吉丁寄生性天敵昆蟲———摩澤蒲螨,引進后于林中釋放。具體做法:將裝有摩澤蒲螨的小紙袋撕開一小口子,用訂書機將紙袋上下兩端訂在樹干上,注意撕開口子的一面緊貼樹干。釋放3個月后對其寄生效果進行調查,解析結果顯示摩澤蒲螨寄生率不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摩澤蒲螨經過長距離運輸,活躍度下降;6月正是高溫季節,摩澤蒲螨在密封條件下運輸,螨的成活率有所下降。
4.4.3 保護利用捕食性天敵啄木鳥
近幾年,林地內有大量的啄木鳥,尢其在冬季食物匱乏時,林內啄木鳥隨處可見,因此要多加保護,利用啄木鳥取食白蠟窄吉丁幼蟲,達到控制白蠟吉丁的目的。
5 存在問題
近幾年,中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用于白蠟窄吉丁防治,也采取了多種防治方式進行防治,中心域內白蠟窄吉丁危害情況得到明顯緩解,蟲口密度降低,樹木長勢逐步恢復,但由于防治僅局限于中心內有限的空間內,周圍林分被害情況并未減輕。因此,建議主管部門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的整體監控,積極發動群眾,采取聯防聯控措施,以長效控制白蠟窄吉丁的危害,降低損失。
6 結論及討論
白蠟窄吉丁在伊犁1a1代,幼蟲長年生活在樹干木質部及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呈隱敝生活狀態,防治難度大。成蟲在4月底—5月底大量出現,6月僅有極少數成蟲出現。防治時抓住成蟲集中出現的時期重點防治,有效降低蟲口密度。
白蠟窄吉丁天敵較多,有白蠟吉丁柄腹繭蜂、白蠟吉丁嚙小蜂、腫腿蜂、蒲螨等天敵昆蟲及啄木鳥等。在新疆伊犁自然生長的白蠟吉丁嚙小蜂種群數量大,蟲口密度高,自然寄生率極高。但由于不斷的化學防治,限制了白蠟吉丁嚙小蜂種群數量增加,因此可以考慮人工飼養方式大量繁殖白蠟吉丁嚙小蜂于自然界投放,通過天敵方式長效控制白蠟窄吉丁,這樣既可降低農藥用量,還能減少環境污染,維護生態系統平衡。
白蠟窄吉丁屬于食性相對單一的害蟲。目前為止,在伊犁白蠟窄吉丁只發現危害木犀科的大葉白蠟、小葉白蠟、水曲柳等,但隨著蟲口密度的增加及寄主植物的減少,是否會遷移至其它樹種進行危害有待考究。
參考文獻
[1]孫元,王哲瑋,段建軍,王貴強。白蠟窄吉J綜合防控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 2013,29(18):158-161.
[2]蕭剛柔.中國森林昆蟲[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2:400-401.
[3]趙汗青,藝,楊忠歧,種焱,何德敏.檢疫性害蟲一一白蠟窄吉 丁[J] .植物檢疫,2006(02):89-91.
[4]劉麗云,朱涵珍。白蠟窄吉J危害及防治研究進展[J] .河南農業, 2016(06):42-43.
[5]孟祥志.光肩星天;瘜W防治技術研究[J] .山西農業科學, 2011,39(03):273-275.
[6]徐公天,楊志華.中國園林害蟲[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20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