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林業生態修復的現狀和對策
發布時間:2018-09-06
摘要:林業生態修復和建設代表了現代化林業的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方向。在林業發展的同時, 既要達到對生態修復和保護的目的, 又要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結合, 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生態經濟系統。文章重點分析了林業生態當前的現狀和存在的一些問題, 并有針對性地探討了林業生態修復的現狀和對策。
關鍵詞:林業; 生態修復; 林業發展; 生態經濟體系;

生態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 也是人類進行發展的重要前提, 也是國家生態安全的保障。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基礎組成部分, 無論在社會發展還是經濟建設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當前, 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已經實行了將近四十年, 經濟發展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不僅僅注重經濟的發展, 還越來越對生態的保護和修復有著高度的重視。在這個發展的階段, 修復和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 進行林業生態修復是新時期改革開放的重要任務。
一、進行林業生態修復的重要性
林業生態的修復是深化改革和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 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我國在發展的初期, 采取的是資源型發展的方式, 對環境的開發和利用都比較粗放和簡單, 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近一些年來,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深入, 經濟的發展也從粗放型資源產業向著集約型和高科技產業發生著轉變, 也越來越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和修復。從只重視經濟效益轉變為環境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同重視和發展的方向。這是發展的必然, 也是進行持續發展的前提。
(二) 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我們人類現在所處的地球, 已經有很多地方得到了深度的開發和建設, 但是早些年的粗放式的開發和建設帶來了很多無法接受的后果。環境越來越差, 各種各樣的惡劣極端天氣和污染都在不斷地提醒我們對于環境的破壞已經到了何種嚴重的程度。如果不進行生態的保護與修復, 人類將會面臨極其嚴重的后果。有關的研究表明, 森林和樹木的減少是導致極端天氣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林木的減少對自然的生態環境系統造成的影響也極大, 在有些地區甚至已經造成了不可逆轉的生態系統問題, 既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 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上的損失。
(三) 積極地發展綠色生態理念
綠色生態理念就是要保持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協調與發展。目前, 我國已經開展和正在進行綠色發展理念為主的林業工程, 普及和發展合理的利用綠色思想, 在發展的過程中防治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被人為地破壞和污染。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 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二、林業生態修復的現狀
(一) 我國林業資源并不十分豐富
根據有關統計表明, 全世界的森林平均覆蓋率是31%, 我國現有的情況是遠遠低于平均水平。人均森林的擁有面積也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人均的森林蓄積量更是只有平均值的七分之一。在一些偏遠地區, 對森林資源的破壞和亂砍濫伐、開荒種地等還在對森林資源進行著無序、不合理的開發和使用。這些生態不文明的現象對自然資源和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在這種情況下, 森林的增長和生長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森林被破壞的速度, 既是對森林對環境的破壞, 也與我國的發展政策和發展方針相悖。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 但主要原因是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執行的機制還不夠健全。我們應該加強森林保護的宣傳工作, 特別是對森林資源比較豐富的偏遠地區人們的宣傳。并且加強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 發現對森林進行破壞和不合理開發的行為, 及時地進行查處, 以保護我們有限的森林資源。
(二) 對森林火災和自然災害的預防工作不夠重視
森林火災, 林木的有害生物災害的預防工作還有一定的短板。在森林火災的預防方面, 很多單位在加強預防工作方面進行加強的單位還不夠多, 不利于森林防火工作的開展。在有害生物預防也較為落后, 對于爆發的病蟲害, 往往只能采取彌補的措施來減小損失。
三、林業生態修復問題的對策
(一) 對林業工作加強領導并落實好責任
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的領導是林業生態修復工作的主要責任人和領導者, 既要發揮好領導的統籌、計劃和安排的作用, 也要發揮好責任人帶頭的作用。只有這樣, 執行具體林業生態修復的各個單位才能更好地進行責任分工, 并密切地進行配合, 更好地進行林業生態的修復工作。
(二) 加大生態修復方面的投入力度
在林業生態的修復工作中, 首要的就是保障資金的投入。要加大各類林業生態保護有關資金的投入力度, 保證林業生態工作能夠持續的進行和發展下去。對于社會的資金, 也可以吸引到生態修復的工程中來, 探索雙贏的模式, 建立良好的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循環。
(三) 加強防火設施的建設和建立生物病害預警防控體系
對森林防火, 還是要預防為主, 對防火的設施、道路等都要加大建設的力度, 并嚴格地執行林區的防火規定。對于病蟲害可以建立有害生物監測站, 并在檢疫和生物基礎設施方面加大投入, 提高生物災害的預警和處置能力。
(四) 使用信息化技術, 構建完善的監測網絡
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 把原有獨立的森林資源等方面的檢測和監測平臺進行網絡化, 提升森林資源的信息化水平。這樣既可以加強林業資源的信息化工作, 也可以更好地進行森林資源的統籌管理和災害預警以及進行災害的處置工作。
(五) 加強宣傳工作, 營造良好的生態保護氛圍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多種媒體的蓬勃發展, 宣傳工作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上都要大力的開展, 充分的運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手段, 進行森林資源保護的宣傳, 為林業生態修復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關于林業生態修復的措施
(一) 發揮科技發展的優勢
科技的發展帶動了很多行業的發展, 對于林業可持續發展也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在進行林業生態修復的工作時要以科學的技術和觀點來進行。把科學管理作為自然資源和林業資源保護的重要手段。充分的發揮出科技發展的優勢, 運用新技術新方法來更好地進行林業生態的修復工作。實現林業生態修復帶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共同統一。
(二) 優化升級林業產業結構
要使林業生態的修復工作得到持續健康和不斷的進行與發展, 除了發揮科技的成果和優勢之外, 還要注意將林產業的結構進行優化與升級。在優化與升級的過程中, 改變對森林資源的傳統利用方式, 以環保和發展的觀點來進行林業資源的利用與發展。從而使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人類的發展實現和諧的統一, 能夠為人類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條件。而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 在林產業的開發利用的過程中, 一定要進行深入的調查工作。既要對林產業資源進行調查和掌握, 也要對林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關系和聯系進行調查, 以便深入地分析其中的內涵聯系為林業產業的結構優化提供決策的依據。
其次, 在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過程中, 要對新型林產業建設加以重視。在以科學利用、合理利用林業資源的同時, 還要確保和提升林業資源利用效率, 并達到促進林業生態資源再生, 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
第三, 形成完整的林業產業的經濟鏈條, 使林業資源和環境的保護能夠與經濟效益兼得, 使地方林業企業和地方經濟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持續的發展。
最后, 對組織架構和人員素質要改進和提高。對人的管理是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 除了先進的管理理念, 還需要進行組織架構和人員素質的提升, 并吸引更多的專門人才參與到產業的發展中, 這樣才能實現林產業的更好發展和規;l展, 促進林產業經濟水平的提高。
(三) 加強林業資源的自我恢復和修復能力
1. 林業生態的自我修復簡介。
對林業生態的保護和修復, 不僅需要人的參與, 林業生態的自我修復和恢復的能力也非常重要。人力能夠涉及到的范圍總歸是有限的, 自然的環境中, 林業生態的自我修復也是恢復林業生態狀況的有效手段。只有做到了才能更有效地改善水土流失、惡劣天氣等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
2. 權衡好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關系。
隨著人類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 工業化程度也在不斷地提高。在這種情況下, 林業生態的經濟與生態效益的矛盾也很突出, 呈現一種不平衡的狀態。這種不平衡首先因為人類在開發和使用自然資源時候的方法粗放, 方式簡單, 使資源沒有得到高效率和有效的利用。其次是過度的開發和開采自然資源, 破壞了原有的植被以及生態環境, 使得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要解決這樣的問題, 我們當前就應該進一步地認清保護環境與生態修復的重要性, 做到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寶貴的自然資源, 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罔顧生態的保護。這樣才能利用和提高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 使人類的發展能夠持續下去。
3. 挖掘林產業內部的潛力和優勢。
林產業的發展, 既要有經濟效益, 又要有生態的效益。而且除了對資源的合理開發與保護, 還要充分地挖掘產業內的潛在優勢, 尋找合理的增長點。從多個角度考慮生態修復與林產業發展的關系與聯系, 在進行林業生態修復的同時, 保持一定的經濟效益。使林業生態修復與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相輔相成, 為林業修復和環境保護提供持續增長的動力。
五、結束語
林業生態修復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同時也是保護和保證人類發展, 環境恢復的重要基礎。對林業生態的修復工作要多方參與, 積極面對。從政府到各級林業部門以及每個人都要積極的投入對此有足夠的重視, 為實現更好的環境和發展的目標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明哲.談通過林業生態修復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卷宗, 2016, 6 (12)
[2]彭守林, 熊育林.對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分析[J].華東科技:學術版, 2016 (3) :141-141
[3]劉青竹, 張蘭.淺談林業生態修復的現狀與改進措施[J].中國林業產業, 2016 (3)
[4]陳喬娜.林業生態修復對林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基于西北5省的實證研究[J].寧夏農林科技, 2016, 57 (8) :58-60
下一篇:林業技術對林業產業的經濟影響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