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富陽區竹資源及竹林經營現狀與對策
發布時間:2018-07-05

Abstract:Fuyang District of Hangzhou City boasts the excellent nature condition and abundant bamboo resources. It has a long history of bamboo cultivation and enjoys profound bamboo culture, which is the solid foundation for bamboo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bamboo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bamboo forest management and exiting problems, and came up with the corresponding advises on promoting the bamboo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Fuyang District.
Keyword:bamboo resources; bamboo forest management; bamboo industry; development advise;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竹子具有生長快、用途廣、效益好、生態功能強、能自我更新等特點, 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于一體。豐富的竹資源是杭州市富陽區的資源特色和產業發展優勢, 在當前富陽區正在打造的“富裕陽光的大都市新型城區”建設中以及鄉村振興中如何發揮好這一優勢, 已成為政府、社會各界以及廣大林業科技工作者面臨的現實問題。本文分析了富陽區的竹資源及竹林經營現狀, 對富陽發展竹產業提出建議。

杭州市富陽區位于浙江省西北部, 地理位置為東徑119°25'22″—120°09'18″、北緯29°44'45″—30°11'45″, 地處浙西山區向杭嘉湖平原的過渡地段, 總面積1 831.2 km2, 平原占18.7%, 水面占5.6%, 山區多達75.7%, 故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全區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 平均海拔300.5 m, 最高海拔1 068 m。90%以上的土壤為紅壤。氣候屬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濕潤氣候區, 年平均氣溫16.2℃, 極端最高氣溫42.2℃, 極端最低氣溫-14.4℃, 降水量1 447.6 mm, 年日照時數1 850.9 h, 無霜期237 d, 氣候溫和, 雨量充沛, 四季分明。富陽良好的自然環境適宜于多種竹子生長, 自古以來便是天然竹林的集中分布地區。
2、富陽區竹類植物資源
富陽區現有竹類植物17屬157種 (含變種、變異和變型) , 其中原生竹種有10屬68種, 引進竹種有7屬89種。在現有竹種中, 剛竹屬最多, 為68種;其次為大明竹屬, 為17種[1]。富陽烏哺雞竹、白殼竹為當地特有竹種。
毛竹其以其生長快、產量高、材質好、用途多、分布廣、自然繁衍能力強等眾多優勢為富陽的主要用材竹種。富陽當地主要筍用竹種有26種之多, 分別為毛竹、雷竹、高節竹、白哺雞竹、紅哺雞竹、烏哺雞竹、富陽烏哺雞竹、白殼竹、花哺雞竹、淡竹、浙江淡竹、水竹、剛竹、毛金竹、浙江甜竹、桂竹、黃條早竹、天目早竹、灰竹、光殼竹、毛殼竹、紅邊竹、紅后竹、尖頭青、篌竹、光籜篌竹[2]。這些竹種為豐富當地老百姓菜籃子、發展地方特色經濟提供了優越的資源條件。
森林資源調查顯示, 富陽區竹林面積39 485hm2, 占林業用地總面積的35%, 其中毛竹林面積34 057 hm2, 占竹林面積的86%, 毛竹立竹數達到15 031萬株。全區擁有667 hm2以上竹林的鄉鎮有15個, 占全部鄉鎮 (街道) 的63%, 其中2 000hm2以上的鄉鎮有8個。
3、竹林經營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 富陽區竹林經營水平極不均衡, 在當家竹種毛竹林經營上可窺一斑。全區20%的毛竹林采用了集約化、科學化的經營方式, 在大源、新登、龍羊等鄉鎮已建成6 667 hm2毛竹豐產林和筍材兩用林;約50%的毛竹林仍以傳統的經營方法為主, 經營水平一般;2%的毛竹林處于管理粗放, 隨意伐竹和掘筍, 只取不予;剩余5%的毛竹林長期荒蕪, 處于低產衰敗狀態。近幾年, 由于毛竹收購價格回落, 已從10年前的0.9元/kg降到如今的0.5元/kg, 不少農戶經營毛竹林積極性受到挫傷, 再加上雨雪冰凍災害的影響, 雪壓竹、傾倒竹、老竹、死竹較多。同時, 許多竹農缺乏科學營林意識, 缺少必要的竹林經營投入, 使竹林生產力和綜合效益遠未發揮[3]。在小徑竹筍用林經營培育上, 同樣存在不均衡問題。有新登及龍羊部分鄉鎮重視筍用林經營及筍竹的收購、加工和銷售, 其他地區的筍用林均以自然生長為主。
總體上, 竹林培育經營存在著四重四輕現象:一是重采伐、輕培育, 亂挖春筍和冬筍;二是重材用、輕筍用, 結構畸形;三是重低山、輕高山, 海拔相對較高的竹林自然荒蕪較多;四是重攫取輕給予, 經營上較隨意, 豐產結構比例不高。
4、竹產業發展基礎與優勢
4.1、發展基礎
富陽區竹業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對竹子原材料的需求增大, 竹林資源的開發利用得到重視, 主要是針對毛竹林;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末, 隨著竹加工業的迅猛發展, 為滿足日益增長的竹子原材料需求, 竹子重點產區開展了大規模的竹林豐產培育, 采用了毛竹筍材兩用林經營、雷竹高效培育等實用技術;自20世紀末以來, 隨著生態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 為協調發揮竹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提出了竹林分類經營、定向培育的理念, 并在竹林經營中得到應用, 有效地指導了富陽的竹林經營。由此可見, 富陽發展竹產業具有一定的基礎。
4.2、發展優勢
富陽自古以來是竹子重點分布地區, 且竹栽培利用歷史悠久。富陽區加快竹產業發展, 優勢條件較多。一是自然氣候條件較好, 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 適宜竹類植物生長;二是交通地理位置好, 處杭州市區, 長三角南翼地區;三是富陽歷史上竹材和竹筍產品名揚全國, 外銷聲譽好, 市場前景廣闊;四是竹資源條件好, 土壤適宜, 易于豐產;五是竹林生態景觀好, 在美麗富陽、美麗中國建設中能發揮獨特作用。
5、富陽發展竹產業的建議
面對竹林經營存在的諸多問題, 富陽的竹資源優勢未能有效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為此, 基于富陽的社會經濟條件, 對于發展竹產業提出如下建議。
5.1、深化認識, 樹立戰略眼光
鄉村振興是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 產業培育是其根本任務, 注重特色、差異化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發展竹業, 特色明顯, 基礎穩固, 前景廣闊。當務之急, 是要加強領導, 進一步提高認識, 轉變觀念, 把握機遇, 下大力氣把資源變資產, 特色變經濟[4]。竹產業是關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基礎產業, 是兼具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特殊產業, 竹產業的發展應以資源培育為基礎, 在全社會營造打基礎、謀長遠、走特色之路的發展氛圍, 創造良好的竹產業發展環境, 實現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5.2、做好規劃, 加強政策扶持
根據富陽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及資源、人文等因素, 基于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因地制宜制訂竹產業發展規劃。在竹業發展布局中要充分發揮各地的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人才優勢, 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統籌安排。要將竹產業發展規劃融入富陽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中, 確保規劃的前瞻性、長期性、可操作性。同時, 政府要加大對竹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和龍頭企業實行積極的優惠及扶持政策。
5.3、依靠科技, 加強竹林資源培育
實施竹林質量提升工程, 竹林豐產培育工程, 開展豐產林基地建設, 強化分類經營和定向培育, 改造低產竹林, 建立優質、高效、可持續經營的竹林資源體系, 發揮其對竹產業的支撐作用, 在竹林的質量和效益上做文章, 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以“一村一品”為目標, 推廣應用“一竹三筍”等栽培技術, 加快建設竹材、竹筍高效示范基地, 充分挖掘林地增收潛力。
5.4、拓寬產品, 提升竹加工利用水平
圍繞竹產業鏈的強鏈、擴鏈和補鏈, 通過引導企業增資擴產, 加快竹產品創新, 發展竹產業休閑旅游業, 著力培育龍頭企業, 帶動產業發展[5]。重點扶持振興竹筍、竹木、竹地板、竹裝飾板、竹膠合板、竹席絲、竹制工藝品等一批基礎好、優而美、創新能力強的竹加工企業[6-7], 推動產業轉型和技術進步, 用好、用足中央、省、杭州市發展現代竹業的相關政策, 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合作社、股份合作單位, 積極幫助策劃項目爭取資金支持。強化品牌意識, 向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發力, 樹立行業標桿, 打造品牌優勢。
5.5、深化竹文化內涵, 發揮竹鄉溢出效應
結合“三美富陽”建設, 打響竹海旅游品牌。重點圍繞竹種資源、竹文化博覽、竹自然景觀、竹旅游商品、竹筍美食等方面, 開發特色旅游休閑項目, 彰顯富陽竹文化魅力。深入挖掘富陽竹文化資源, 重塑富陽竹文化品牌, 充分利用“中國竹紙之鄉”、“中國古代造紙印刷文化村”、“黃公望百竹園”、“泗洲宋代造紙作坊遺址”等竹文化亮點和載體[8], 拓展竹文化創意領域, 加快竹文化產業園建設, 建成以地方特色竹文化為主的綜合展示平臺, 開展竹鄉文化、體育、旅游等宣傳推介活動, 提升富陽竹文化軟實力, 擴大富陽竹子影響力和知名度。
參考文獻
[1]蔣永祥, 方偉, 林正陽, 等.富陽縣的竹種資源與開發利用研究[J].浙江林業科技, 1989 (2) :51-58.
[2]湯華勤.富陽區竹類植物多樣性現狀及保護利用策略[J].竹子學報, 2015, 34 (3) :47-54.
[3]張柯柯, 沈振明, 何均潮, 等.臨安市雷竹林經營狀況調查與分析[J].福建林業科技, 2016, 43 (1) :239-244.
[4]湯華勤, 呂豐旻, 駱震旦, 等.富陽市實施強竹戰略的對策探討[J].竹子研究匯刊, 2007, 26 (1) :54-58.
[5]周松珍.關于竹產業全產業鏈聯動發展的思考[J].世界竹藤通訊, 2017, 15 (5) :56-59.
[6]李暉, 劉嶸, 陳美玲, 等.竹絲裝飾材的濕緩沖特性研究[J].林產工業, 2017, 44 (7) :21-25.
[7]賀瑞林, 周梓云, 張仲鳳.圓竹家具結構創新設計[J].林產工業, 2016, 43 (4) :52-54.
[8]姜軍.富陽傳統竹紙的興盛與傳承發展研究[J].書法, 2016 (9) :60-66.
上一篇:木材檢驗和合理造材原則和標準